埃及,全称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جمهورية مصر العربية)。埃及位于北非东部,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地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及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在经济、科技领域方面长期处于非洲领先态势。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国。但是如今的埃及阿拉伯人并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
埃及是一个非洲的强国,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埃及境内拥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例如国际知名的金字塔、帝王谷。
埃及经济的多元化程度在中东地区名列前茅。各项重要产业如旅游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着几乎同等的发展比重。埃及也被认为是一个中等强国,在地中海、中东和伊斯兰信仰地区尤其有广泛的影响力。
虽然埃及在非洲和中东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埃及的经济却不乐观,全国大部分人比较贫穷。尤其是2011年初以来的动荡局势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埃及出生率非常高,这导致了大约1000万人没有登记在册,欧洲专家估计,埃及人口可能已经超过1亿。
埃及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法语在埃及也被广泛使用。
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地处欧亚非之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没有大山,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37米。
埃及面积为100.145万平方公里 ,疆域横跨亚、非两洲,当中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埃及有着独特的地缘位置:在陆路上,它连接亚、非两洲;在海路上,透过苏伊士运河及红海亦连接了地中海及印度洋。所以有历史纪录以来,埃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埃及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埃及行政区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全境有95%为沙漠。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29米。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从南到北流贯全境,境内长1350公里,两岸形成宽约3—16公里的狭长河谷,并在首都开罗以北形成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公里)。
全国干燥少雨,气候干热。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白尼罗河发源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青尼罗河发源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河汛期不同。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全境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 。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
主要资源是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44.5亿桶(2013年1月),天然气2.186万亿立方米(2012年1月),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平均原油日产量达71.15万桶,天然气日产量达1.68亿立方米,国内消耗的天然气数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70%,其余30%供出口。
94,550,000(截至2013年)。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占总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约占16%。
据埃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8月底,埃及人口已经达到9100万人。除移居在国外的数百万人,生活在埃及这块古老土地的人口高达8300多万,在西亚北非地区高居首位,据埃及政府估计,在2025年前,这一数字将突破一亿。
近几年,埃及人口呈爆炸性增长。2006年埃及总人口还只有7650万,在此后不到6年时间里猛增18%以上,净增约1450万人。此外,埃及人口居住高度集中。埃及国土只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东和非洲地区来说本来就不算大,而且大约95%的国土面积为无法居住的荒漠,能够居住的国土面积只有5万多平方公里。因此,埃及人口近一半集中在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也是埃及最富庶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此外,首都大开罗地区一地的人口就高达近20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埃及人口剧增带来严重的贫困问题。据埃及政府的数据显示,2010/2011财政年度里,埃及的贫困率为25.2%,比2008/2009财年的21.6%上升了3.6个百分点。农村的贫困率更高达51.4%。而按照联合国每天生活费低于2美元的标准计算,埃及的贫困人口比例则高达40%。大约有1500万人栖身于贫民窟或棚户区内。
为了满足庞大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长期以来埃及政府实施食品和能源补贴政策,即政府以正常价格采购食品和能源,以极低价格向居民提供。2012年度,埃及政府用于能源和食品两项补贴的开支至少占财政总开支的28%,成为政府财政赤字连年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何控制人口增长过快增长、找出适合埃及的经济发展道路、减少贫困,是埃及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通常认为,英语中“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的。阿拉伯人则将“埃及”称作米斯尔,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辽阔的国家”。埃及又称为金字塔之国,棉花之国。
埃及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埃及过去的黑暗岁月。
埃及国徽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金鹰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胜利、勇敢和忠诚,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鹰胸前为盾形的红、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座基饰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开罗(Cairo),面积约3085平方公里,人口800万(2012年1月)。是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夏季平均气温最高34. 2℃,最低20. 8℃;冬季最高19. 9℃,最低9. 7℃。
1971年9月11日经公民投票通过了宪法;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总统由人民议会提名,公民投票选出。1980年5月22日经公民投票修改宪法,规定政治制度“建立在多党制基础上”;“总统可多次连选连任”,并增加了“建立协商会议”的条款。人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议员由普选产生;议长、副议长每年选举1次。2011年2月11日,时任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务,将国家权力移交给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随即宣布废止宪法。2012年3月,埃及人民议会和协商会议选举出100人组成的制宪委员会,并经埃及行政法院裁决无效后于6月重组。2012年12月,经两阶段全民公投,制宪委员会制定的新宪法以63.8%的支持率获得通过。新宪法明确列出立法、行政、司法三套权力系统,限定总统任期四年,最多可连任一届。
折叠制宪委员会
2011年2月11日,时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因国内民众大规模抗议活动而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并将国家权力移交给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随即宣布废止宪法。2012年3月17日,埃及人民议会和协商会议在纳赛尔城召开联席会议。会上通过了制宪委员会成员组成方案。根据该方案,新成立的制宪委员会将设立100个席位,其中议员和非议员将各占50席,制宪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埃及新宪法。但由于穆斯林兄弟会和萨拉菲派的光明党这两个伊斯兰政党占据了制宪委员会过半数席位,这引起了世俗党派的强烈不满。
2012年6月12日,埃及人民议会和协商会议再次举行联合会议,重新选举出100名制宪委员会成员。经过一整天的选举和计票,670多名议员当天从1310名候选人中选出了100名制宪委员会成员和50名候补成员。选举结果显示:100名成员中有16人来自穆兄会,10人来自光明党。另外,埃及青年组织“4月6日运动”、爱资哈尔清真寺、科普特教徒、法学专家等社会团体均在委员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
1952年革命后,曾禁止政党活动。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于1962年10月成立,为埃及唯一合法政党,纳赛尔任主席。1977年开始实行多党制。2011年颁布新政党法,现有政党及政治组织近百个,其中经国家政党委员会批准成立的政党约60个。主要政党有:
(1)萨拉菲光明党(Al-Nour Party):2011年6月12日成立。主张以正宗的伊斯兰教义、教规作为基本指南规范国家的政治架构。反对女性参政。主张禁酒,要求女性包头巾。主席尤尼斯·马赫尤恩(Younus Makhyoun)。
(2)新华夫脱党(New Wafd Party):1978年2月成立,前身是华夫脱党,是穆巴拉克时期主要反对党。要求加快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保障基本自由和人权,密切同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重点发展与非洲国家关系。主席赛义德·拜达维(Al-Sayyid Al-Badawi)。
(3)埃及社会民主党(Egyptian Social Democratic Party):2011年7月3日成立,主张建立现代化、世俗的法制国家。主张公民享有平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所有公民不受歧视地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总书记马尔文特·塔拉维(Mervat Tallawy)。
(4)自由埃及人党(Free Egyptians Party):2011年7月3日成立。主张建立世俗国家,实现司法独立,保持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和习俗,全体公民拥有信仰自由及民主、自由权利,妇女应发挥社会作用和参与各领域建设。主席艾哈迈德·哈桑·赛义德(Ahmed Hassan Said)。
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全名阿卜杜勒-法塔赫·赛义德·侯赛因·哈利勒·塞西,1954年11月出生,1969年开始在埃及陆军步兵部队服役,曾先后在埃及、英国和美国的军事院校学习。2008年,塞西升任埃及北方军区司令。2011年,穆巴拉克政权被推翻后,塞西被任命为军事情报局局长,并成为暂时执掌国家政权的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成员。2012年8月,塞西被时任总统穆尔西任命为国防部长兼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2013年7月,塞西宣布解除穆尔西的总统职务并公布过渡时期路线图。塞西在过渡政府中担任国防部长、第一副总理,并继续担任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2014年1月,临时总统曼苏尔授予塞西“元帅”这一埃及最高军衔。
塞西把阿拉伯民族主义倡导者、埃及前总统纳赛尔作为偶像 。纳赛尔一生致力于阿拉伯民族的解放和统一事业,他对塞西有很大影响 。
2014年6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祝贺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当选埃及总统 。
埃及新临时政府已宣誓成立,埃及最高宪法法院院长曼苏尔成为埃及临时总统,军队总司令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将军成为代理总理与国防部长。2013年08月,曼苏尔任命“全国拯救阵线”领导人之一穆罕默德·巴拉迪为过渡政府副总统,任命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哈齐姆·贝卜拉维为过渡政府总理,并呼吁各派完成全国和解。16日,过渡政府33名部长向临时总统曼苏尔宣誓就职。
临时总统阿德勒·曼苏尔(Adly Mansour)。1945年12月23日出生。开罗大学法学院毕业,曾留学法国,有三个孩子。他曾长期任职于前总统穆巴拉克政府,曾在国家资助的宗教法庭工作。1992年,曼苏尔就职埃及最高宪法法院副院长。2012年,曼苏尔曾参与起草监督总统选举的法律,包括设定法定竞选活动期限。2013年7月3日下午,埃及国防部长称,最高宪法法院院长阿德勒·曼苏尔将暂行总统职权。
总理易卜拉欣·马赫莱卜。由易卜拉欣·马赫莱卜(曾译“马格赖布”)任总理的埃及临时政府新内阁32名成员1日在首都开罗向临时总统曼苏尔宣誓就职 。马赫莱卜,1949 年出生,毕业于开罗大学,是一位知名建筑专家,曾任埃及阿拉伯承包商公司董事长和埃及住房部长 。在马赫莱卜的就职演说中,他提到埃及面临着“如山的挑战”,他承诺要使用透明和决断的方式来解决当前矛盾 。埃及临时政府总理马赫莱卜14日视察了由中方援建的苏伊士运河大学渔业与水产教学培训中心项目落成情况,并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马赫莱卜对中方所作努力表示感谢 。他说埃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定困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将为埃及稳定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
原总理哈齐姆·贝卜拉维。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顾问、埃及著名经济学家。他1964年从法国巴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80年之前在埃及亚历山大大学任教授,此后曾出任埃及出口发展银行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执行秘书。贝卜拉维2011年7月在总理谢拉夫重组内阁时就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2011年7月16日被埃及总理谢拉夫任命为副总理,并主管埃及经济事务。2011年10月11日,贝卜拉维向谢拉夫提交辞呈。他的辞职被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坦塔维拒绝。埃及临时总统阿德勒·曼苏尔2013年7月9日任命其为过渡政府总理。
折叠在联合国的地位
第70届联合国大会15日上午举行全体会议 ,选举2016-2017年度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出席会议并参加投票。最终,日本、埃及、塞内加尔、乌拉圭和乌克兰五国顺利当选 。
埃及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义务兵服役期三年。武装部队总兵力45万,分陆、海、空和防空军四个军种。另有国民警卫队6万人、边防军1.4万人、公安部队6万人、海岸警卫队7000人。2012年8月穆尔西就任总统后,撤换包括穆罕默德·侯赛因·坦塔维元帅在内的多名军方高层领导人,任命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为武装部队总司令。根据埃及新宪法,设立由总统担任主席,政府、议会、军方负责人参加的共15人的国家国防委员会。
埃及陆军兵力32万人。编有4个军区、2个军团司令部、4个装甲师、8个机械化步兵师、1个共和国警卫装甲旅、4个独立装甲旅、1个空运旅、2个独立步兵旅、1个伞兵旅、4个独立机械化旅、15个独立炮兵旅、2个地地导弹旅、6个突击大队。
坦克:T-54/-55型840辆、“朗塞”-Ⅱ型260辆、T-62型500辆、M-60A1型400辆、M-60A3型1300辆、M1A1型400辆。
装甲侦察车:БРДМ-2型300辆、“突击侦察”式112辆。
步兵战车:БMП-1型220辆、BMR-600P型260辆、YPR-765型310辆。
装甲输送车:“瓦利德”式650辆、“法赫德”30型165辆、БTР-50/OT-62型1075辆、M-113A2型1994辆、YPR-765型70辆。
牵引炮:122毫米551门、130毫米420门。
自行炮:122毫米76门、155毫米200门。
火箭炮:122毫米296门。
迫击炮:82毫米500门(其中50门为自行)、107毫米(自行)100余门、120毫米1800门、160毫米60门。
地地导弹:“蛙”7型12部,“天鹰”80型若干部, “飞毛腿”B型9部。
反坦克导弹:“耐火箱”1400具,“米兰”220具, “旋火”式200具,“陶”式840具。
无坐力炮:107毫米若干门。
高炮(高射机枪):14.5毫米475挺、23毫米721门,37毫米150门,57毫米340门。
地空导弹:SA-7型2000部、SA-9型20部、 “小懈树”(自行)26部。
埃及海军兵力约2万人(包括2000名海岸警卫队)。
潜艇:“R”级8艘。
驱逐舰:“法塔赫”级1艘。
护卫舰:“穆巴拉克”级2艘,“苏伊士”级2艘, “胜利者”级2艘,“达米亚特”(美式“诺克斯”)级2艘。
导弹艇:“拉马丹”级6艘,“黄蜂”Ⅰ级5艘,“十月”级6艘,“蚊子”级8艘。
巡逻艇:18艘。
扫雷舰艇:11艘。
两栖舰艇:12艘。
支援与杂务舰船:10艘。
海军航空兵:装备有武装直升机24架,其中“海王”式5架,SA-342型9架,SH-2G型10架。
岸防部队:装备有130毫米火炮若干门,“奥托马特”型岸舰导弹若干部。
截止2014年,埃及空军兵力规模为5万人(现役人员3万,预备役人员2万),共装备1100架固定翼飞机和290架直升机。空军司令部设在开罗,现任空军司令是尤尼斯·哈迈德中将。
埃及空军的主要作战装备是475架战斗机和100余架武装直升机,战斗机中包括228架F-16C/D、34架F-4E、18架幻影-2000EM/EM、82架幻影-5、113架米格-21,武装直升机包括46架AH-64D和84架“小羚羊”。
值得一提的是,埃及是装备F-16战机数量第四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以色列和土耳其。从机型来看,埃及空军目前的228架F-16中有224架是F-16C/D Block40,4架是最新的F-16C/D Block52,共编成8个战斗机中队。 埃及空军的46架AH-64D武装直升机中有36架是由较早时候的AH-64A升级而来,10架是2014年11月才接收的AH-64D Block2。
埃及现在拥有26个军用机场、7个军民两用机场、20处二线机场、1处高速公路机场、4个能起降军用飞机的民用机场。总的来看,埃及空军在战时可以使用的机场数量达到58个。
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5%,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石油天然气、旅游、侨汇和苏伊士运河是四大外汇收入来源。
2011年初以来的埃动荡局势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埃政府采取措施恢复生产,增收节支,吸引外资,改善民生,多方寻求国际支持与援助,以渡过当前经济困难。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2346亿美元
经济增长率(2012/2013财年前9个月):2.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2578美元
货币名称:埃及镑
汇率(2013年3月):1美元≈6.7埃镑
通货膨胀率(2011年):10.1%
失业率(2012年第四季度):13.5%
外汇储备(2013年5月底):160亿美元
工业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以石油化工业、机械制造业及汽车工业为主。工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工业产品出口约占商品出口总额的60%,工业从业人员274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4%。埃工业企业过去一直以国营为主体,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埃开始积极推行私有化改革,出售企业上百家
三分之一以上的职业人口从事农业。全国可耕地面积为310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 ,绝大部分为灌溉地。耕作集约,年可二熟或三熟,是非洲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国家。主产长绒棉和稻米,产量均居非洲首位,玉米、小麦居非洲前列,还产甘蔗、花生等。农业在埃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2%。政府极为重视农业发展和扩大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水稻、高粱、玉米、甘蔗、亚麻、花生、水果、蔬菜等。
埃及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沙特、阿联酋等。由于出口商品少,外贸连年逆差。为扩大对外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埃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发展民族工业,争取生产更多的进口替代商品;限制进口,特别是消费性制成品的进口;争取扩大出口,特别是原油、原棉以外的非传统性商品的出口。 2011/2012财年,埃及对外贸易额856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出口额269.75亿美元,进口额586.25亿美元。
埃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谷物、电器设备、矿物燃料、塑料及其制品、钢铁及其制品、木及木制品、车辆、动物饲料等。主要出口产品是:矿物燃料(原油及其制品)、棉花、陶瓷、纺织服装、铝及其制品、钢铁、谷物和蔬菜。埃及出口商品主要销往阿拉伯国家。
埃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主要旅游景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阿斯旺高坝、沙姆沙伊赫等。2011年埃及动荡局势对旅游业影响较大,赴埃旅游人数、饭店房间价格、旅游投资均明显下降。2012年旅游收入约100亿美元。2012/2013财年第三季度,旅游收入增长18%。
|